浙江省温岭经济开发区,成立于1994年8月,是一个省级开发区。位于浙东南沿海,介于宁波和温州两个开放城市之间。开发区东临省级风景区长屿峒天,南接中国的巴黎圣母院--石塘渔港。西望雁荡山脉,北往路桥机场、椒江码头,与甬台温高速公路相衔接的一级汽车专用道穿境而过,总面积6平方公里。开发区是温岭市现代工业发展的基地,也是海滨城市改革开放的窗口,其建设规划已纳入中等城市中心区发展规划,与现代化城市设施能配套衔接。到2002年,温岭中等城市初具规模,开发区将以现代工业园区崛起。近年来,开发区按照"高起点编制规划、高标准组织建设、高档次引进企业、高质量发展社区"的战略,坚持"宁精勿滥,宁缺勿低"的开发原则,迅速拉开宏观框架。上市公司钱江摩托集团、浙江百佳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相继落户区内。一个功能齐全、相对独立、具有现代气派和高新特点、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正全景式形成。而更为重要的是南国鱼米之乡所孕育的3.5万开发区人民淳朴、祥和、热情、开放的精神风貌,以及开发区管委会团结、务实、精干、高效的运转机制,为开发区的发展创造了宽松、舒适的投资历环境。
温岭经济开发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,是温岭新城区的中心区域,温岭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,区位条件优越,交通便捷,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,104国道与76省道交汇境内,距离杭州3小时车程,宁波2小时车程,温州机场90分钟车程,距黄岩机场10公里,万吨级港海门港25公里。
到目前,基础设施已累计投入10.84亿元,建成长12公里、面积44万平方米的万昌北路、九龙大道、科技大道、开发大道等13条道路,建成区面积达3.17平方公里。已引进企业114家,开工投产工业企业92家,建成厂房面积91万平方米,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,规模企业总量达52家,超亿元企业达9家,形成了摩托车及配件、家用炊具、机械电机、建材轻工等四大支柱行业。
建区以来,温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始终按照“开发一片、建成一片、收益一片”的渐进式开发原则,做好“基础工程大建、企业投产大上、科技项目大引、干部作风大变”四篇文章。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,已成为温岭提升产业层次的示范区、高新技术的集聚区、招商引资的新平台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展示形象的城市亮点。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.33亿元,出口交货额1.94亿美元,财政收入3.63亿元。已引进外资项目20个,合同利用外资达8696.25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达7336.07万美元。 温岭经济开发区电力充沛,水源充足。电力由华东大电网供电,区内现有110千伏变电所、220千伏变电所、调峰电厂各一座,保证了区内生产和建设用电。开发区用水取源于上游的湖漫水库,由温岭水厂负责供水,并按照现代化工业城市设计要求,形成双回路供水系统。在排水排污排废方面,开发区采取雨水污水分流体系,并建有多座污水处理站,严格落实执行使用一流的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系统,使“三废”实行达标排放和综合利用。 温岭经济开发区对企业入区实行四个优先原则。一是外资企业优先原则。国家产业目录鼓励、允许类的外商投资项目,尤其是外商独资项目,新办外资注册50万美元以上的合资(合作)企业优先入区。二是高新技术项目产品出口项目优先原则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;产品出口占70%以上,并且上年度缴纳国税40万元以上的企业优先入区。三是集约用地型企业优先原则。新项目投资强度超过省用地控制指标标准50万元/亩的或原有企业单位面积产出300万元/亩以上的企业优先入区。四是市级重点骨干企业及技改项目企业优先入区原则。企业进区后,开发区提供全程跟踪服务,在由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企业项目的报批工作基础上,深化服务,派专人负责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开工前后的水、电等基础设施配套,使入区企业能够早开工,早投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