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业类型:
写字楼物业管理费:
暂无信息占地面积:
暂无信息开发商:
暂无信息电梯:
暂无信息车位:
暂无信息地址:
暂无信息宣威经济开发区是1994年省政府批准设立,2006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重新审核认定的省级开发区,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。随着全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,2006年8月省经委又批准依托开发区增设宣威特色工业园区,实行两块牌子,一套人马,规划面积32.17平方公里,由“一区三基地”组成,其中:羊场磷化工基地2.4平方公里,凤凰山循环经济基地12.07平方公里,虹桥食品工业基地11.7平方公里。建区17年来,在历届市委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开发区实现了两大飞跃:一是范围由小变大,实力由弱渐强;二是支撑产业由单一的房地产开发变为工业和服务并举。尤其是近年来,管委会立足于把过去分散办企业向集中办工业、集中办工业向集群打造产业转变,按照“布局集中、用地集约、突出特色、产业聚集”的工作思路,坚持重大项目带动、协调服务推动、工业化和城镇化,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,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。2008年,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6.4亿元,同比增29.6%;工业增加值18.56亿元,同比增26.5%;固定资产投资14.2亿元,同比增20%。宣威市立足实际,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,把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切实转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规道上来,围绕到2020年实现工业化的目标,确立了培育六大工业主导产业,坚持大企业大项目带动,建立“一区三基地”工业园区,发展循环经济型工业等四大战略任务。2008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114亿元,比上年增13%。其中,一产业实现26.1亿元,增8%;二产业实现53亿元,增15%;三产业实现34.9亿元,增14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.6:47.9:30.5调整为22.9:46.5:30.6,完成财政总收入16.43亿元,比上年增16.59%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.7亿元,比上年增26.94%;贷款余额55.2亿元,比上年增12.2%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,比上年增27%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.92亿元,比上年增27.2%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6元,比上年增15.17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,比上年增22.72%。第八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(市)评比排名第26位,比上年前进5位。工业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。通过增加科技含量,发展地方特色或创新产品,一是立足于宣威矿产、能源、农产品等资源优势,发挥煤炭、火电、化工、宣威火腿等产业潜力,做大工业企业、做强加工制造业,大力劳动密集型产业,开发多种新型食品农副产品加工、旅游商品和文化制品,形成有规模、有特色、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支柱体系。二是充分发挥宣威人口多、劳动力富足、传统经商意识较浓的优势,大兴交通贸易、商旅物流,积极发展批发配送、冷藏保鲜、包装运输、保险咨询、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,努力把宣威建成滇黔现代物流、运输贸易繁荣的物流中心。
宣威历为滇东北重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与贵州盘县接壤,与会泽等四县毗邻,区位优势明显,资源优势突出。已探明煤炭储量21.8亿吨,有铁矿、锰矿、铜矿等金属矿12种,伊利石、膨润土等非金属矿19种,其中铁矿石储量2亿多吨,锰矿石储量441.9万吨。水能蕴藏量105.8万千瓦。未来开发区的发展,将围绕化工、能源、建材、冶金、食品产业,加快发展研发、信息、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产业,打造电化冶一体化优势产业,争创国家级开发区。
工业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。通过增加科技含量,发展地方特色或创新产品,一是立足于宣威矿产、能源、农产品等资源优势,发挥煤炭、火电、化工、宣威火腿等产业潜力,做大工业企业、做强加工制造业,大力劳动密集型产业,开发多种新型食品农副产品加工、旅游商品和文化制品,形成有规模、有特色、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支柱体系。